发布日期:2024-11-03 23:18 点击次数:67
他们在极艰苦的条件下经历了600余次战役战斗
几千年来,周幽王始终是给人以一个昏君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上,而褒姒则是被实锤的“红颜祸水”,周幽王宠爱褒姒所生的伯服,废掉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,引来一场祸乱并导致西周灭亡。要我说,褒姒才是真正的正宫王后,伯服才是真正的太子。
当然,我这么说并非故作惊人之语,也不是为了刻意颠覆历史或者翻案,而是在众多历史细节的分析上,进行的一番合理性推敲。
让我们先把历史的长镜头推向西周末期,先来看看周幽王时期的时代背景,这有助于我们从全局视角俯瞰西周时期的政局变动。
西周王朝自武王建国,到成、康时期,达到了盛世。昭王即位后,三次伐楚失利,西周从此由盛转衰。周宣王时期,西周王朝呈现了短暂中兴,但周宣王为了重建天子权威,四处征伐,导致战乱纷繁,支撑王师长期消耗的财政经济已近崩溃,严重损耗了周王室的实力,加之西周末年丰、镐之地天灾不断,国人困苦不堪,怎么看都是一幅衰败的末日景象。
就在这时,周宣王去世,留给继位的周幽王的是个千头万绪的烂摊子。
周幽王是如何治国的,史书上并没有详尽的记载,似乎只留下了一个“烽火戏诸侯”的戏文供后人消遣,也以此来证明周幽王是多么的昏聩无能。
实际上,西周时期尚未建立有烽火这样的预警系统,即使有烽火台,那么在陕西放一把火,诸侯们在河南、山西就连一股烟也是看不到,这样的烽火台有何意义?谈何勤王?所以,后世历史学家经过考证,已经证实“烽火戏诸侯”纯属子虚乌有,大概是冯梦龙为了让《东周列国志》更具可读性而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给小说添加的“佐料”。
周幽王即使再不长心,也不可能在治理国家上毫无作为,只顾吃喝享乐。想象一下“雄主”和“昏君”同时合体的商纣王、秦始皇、隋炀帝,读者朋友就应该知道,周幽王基本上也是一个被后世丑化过度的人物。
那么,到底是谁丑化了周幽王呢?答案是他的儿子周平王姬宜臼。
那么,姬宜臼为什么要丑化他爹周幽王呢?因为他爹不想立他当国君。
▲周平王姬宜臼
史载,周幽王姬宫湦的王后为姜姓夫人,因为来自申国,也称申后。
姜姓是周代大族,所谓的周王朝其实就是姬姓和姜姓的政治军事联盟,姜姓部族为周人打天下立下大功,以姜太公为首的一批姜姓贵族被分封为诸侯,主要的姜姓诸侯国有“齐、申、吕、许”四个,他们也被称之为“太岳四胤”,备受天子尊崇。
清代有满蒙联姻,周王室也有姬姜联姻,姜姓是周王室最重要的后妃之族。史载整个西周时期,一共有7位周天子的夫人是姜姓女子,即:周武王王后邑姜、周康王王后王姜、周穆王王后王俎姜、周懿王王后王伯姜、周厉王王后申姜、周宣王的王后姜后、周幽王的申后。
需要注意的是,西周后期的三位天子周厉王、周宣王、周幽王,他们娶的夫人都是姜姓,而且都来自申国,而不是齐国或是其他姜姓国,可见西周末期,申国在周王室内部的地位十分显贵,申国作为王室的“岳丈”,权势熏天,炙手可热。
姜姓是周王室最重要的后妃之族,那么,为什么说是“最重要”而不是“唯一”呢,因为还有其他氏族,也是周天子需要仰仗和拉拢的势力。除了姜姓,周代较大的后妃之族还有姒姓、祁姓、姞姓、任姓。
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娶的是任姓女子,这就是周文王的亲娘“太任”。周文王自己的夫人是姒姓,被尊称为“太姒”。
▲贤良淑德的周室三母:周太王夫人太姜,周公季历夫人太任,周文王夫人太姒
姒姓是夏朝的遗民,出自大禹一脉,当周人刚刚在西方崛起时,姒姓已经在东方发达了上千年了。姒姓诸侯也有很多,比如成语“杞人忧天”的那个杞国,以及盛产美女的褒国。看到褒国是不是就很熟悉,对,就是以冷艳美女褒姒闻名的那个褒国。
小说家言,褒姒嫁给周幽王后生下一子,取名伯服。周幽王越看伯服越喜欢,动了废嫡立庶的心思,因此便废掉申后所生的姬宜臼,改立伯服为太子,还把申后打入冷宫。
这一下,废太子宜臼不干了,便逃亡到自己的姥爷家申国。申侯肯定要替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打抱不平,但仅靠自己还势单力薄,怎么办?于是申国便联合了西边的犬戎部族一起侵入周都。
没想到犬戎进入繁华富贵之乡后,便纵兵为祸,不但大肆劫掠了一番,还顺手把周幽王也杀了,伯服自然也成了犬戎的刀下之鬼。申侯自作主张,立宜臼为新的天子,也就是周平王。由于镐京已经破败,周平王不得不迁都洛邑,这便是东周。
过去的历史一直是照着这么个情节讲的,但是细细推敲,却发现漏洞有很多,也很大。
▲褒姒画像
褒姒的儿子叫伯服,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名字便能发现其中的玄妙。
先秦男子,以“伯、仲、叔、季”来排辈,伯就是老大。比如后世齐国的管仲,意思就是管家的老二,而不是他真的叫“管仲”,人家的名字叫夷吾。
伯服的名字,拆解开来的意思就是“姬家的大儿子,名字叫姬服”。按照周王室礼法,褒姒所生的姬服才是周幽王的长子,甚至是嫡长子。申后所生的姬宜臼,在年龄上小于伯服,否则他就会叫“伯宜臼”。比如,周武王姬发的哥哥,就叫“伯邑考”。
伯服比姬宜臼更年长,除了序齿排辈上这一点外,还有一个根据:现存史料上虽然没有史载姬宜臼的具体生年,但从姬宜臼继位为天子后在位达51年之久来看,考虑到先秦时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,姬宜臼在幽王时期很有可能是个年龄不大的孩童,基本不会是个年逾弱冠的青年。
《东周列国志》把伯服写成个年幼孩提、总角小儿,却把姬宜臼写成了一个二十来岁的成熟青年人,这是肯定不符合历史的。
前面提到过,周幽王之前的两任天子娶的都是申国的姜夫人,这就如同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霸占了大清后宫一样,突然插进来一个姒姓的夫人,而且备受宠爱,申国感受到了地位上的威胁,申国很有可能为此与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矛盾。
周幽王为了摆脱姜姓和申国的控制,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周王朝风雨飘摇,需要一位年长的太子与自己共同面对西周末年的危局,几经权衡才决定以伯服为太子,而没有立姬宜臼。
自然,这就触犯了姜姓部族和申国在周王室内部的利益“蛋糕”,因此便引出了后续这么多纷争。
根据上述分析,西周灭亡的直接导火索就是申国联合犬戎的叛乱,东迁的周平王也并非是周幽王的法定继承人,而是申国一手扶植的“傀儡”。
周平王的“伪天子”身份有两点可以间接证实。
第一,当时在周王室内部势力最大的畿内贵族虢氏,就不承认周平王的合法性,而是立王子余臣为新的天子,史称“周携王”。虢国国君虢石父是周幽王最为信赖的重臣,在犬戎祸乱镐京时,虢石父忠心护主被犬戎杀害,作为天子的心腹和姬姓宗亲,虢氏最了解幽王立太子一事的态度。
第二,东方诸侯中的鲁国是周公旦的后裔,一直恪守周礼,长期是东方诸侯中姬姓的领袖,但鲁国也不承认周平王的合法性,即使周平王东迁到了洛邑,鲁国也从不到洛邑去朝拜这位天子。直到后来周携王被杀,周平王坐稳了天子宝座,虢国也归顺了东周后,鲁国才转变态度向东周王室朝拜。
如果上述推断成立的话,那么历史的真实面貌应该是如下这般模样:
褒姒很有可能是周幽王第一任正宫王后,并诞下了嫡长子伯服,但是因触犯了姜姓旧势力和申国的政治利益,周幽王不得不改立申后为王后。可是在该立谁为太子一事上,幽王、褒姒、虢氏与申国及其支持者再次发生严重对立。
为了先发制人,申国以“清君侧”之名联合犬戎进犯王室,除掉了政敌虢石父和太子宝座的威胁者伯服。慌乱中,周幽王也惨死于兵祸之中。周王室遭遇如此大的变故,年幼的姬宜臼仓促继位。
申国引狼入室,但“请神容易送神难”,犬戎赖在镐京不走,这就直接威胁了周王朝的生存安全,申国不得不求助东方的卫、晋、郑等大国出兵。申国许诺给各国加官进爵、犒赏封地,换取诸侯对其弑君之罪的赦免。于是,这才有了卫、晋、郑护送周平王东迁。
经过了二十一年,晋国杀掉虢国拥立的周携王,结束了周朝分裂的局面,此前持不同政治立场的诸侯只能承认既成事实,陆续都归顺了洛邑的东周王室。
所谓周幽王“立谗人而废卿士、弃聘后而立内妾、幸嬖女而以为后、立伯服而黜太子”很可能是成王败寇后成定局之后,周平王政治集团的漂白之举,是对真实历史的篡改。
周幽王和褒姒的故事,很大程度上归结于“红颜祸水”这个古老的偏见,在小说家笔下,褒姒似乎是上天降下来,专为惩罚周朝而生,其身世更是自带“妖女误国”的黑暗光环。
我以为周幽王和褒姒的形象很大程度上被妖魔化了,不幸做了西周灭亡的替罪羊。
当然,真实的历史要远比史书上写得还要惊心动魄国家认可的配资公司,而幽王年间的宫廷争夺,其你死我活的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,绝对不是一句“幽王昏聩”可以简单概括的。历史的真实面貌到底如何,我们只能期待更多的史料文献和考古文物重见天日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正规股票配资平台排行_十大可靠的股票配资公司_排名前三的实盘配资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